板式臭氧發生器結構設計原理
放電室是臭氧發生器的核心部件,根據臭氧產生的原理,臭氧發生器放電室的結構設計原理圖如下圖所示。
放電室主要由地電極、高壓電極、陶瓷介電體、氣導管、密封墊、鈦板等組成。放電室呈上下均勻對稱分布,分別為地電極、陶瓷介電體、導熱片、高壓電極、導熱片、地電極。冷卻水通過地電極將放電室的熱量外排,地電極已經做過特殊處理具有較強抗腐蝕能力。
由于臭氧有強氧化性,所有的與臭氧接觸的材料均選用具備耐臭氧特性的材料比如陶瓷、聚四氟乙烯、鈦合金等。放電室的放電間隙為<0.2mm,窄的工作氣隙有助于此板式結構模式的層流氣體散熱,并有助于提高微放電密度從而提高臭氧產率。超短的工作氣體電離流程,有利降低功耗,縮小設備體積。同時板式結構放電室采用了電子級的高品質復合陶瓷介質(高鋁陶瓷)導熱基板,均質且介電強度高,因此可以使用高頻率的電源,從而大幅提高臭氧產率。由于陶瓷介質導熱基板可以做很薄(<0.6mm),與導熱陶瓷墊片疊層式裝配結構相結合,因此容易制成0.2mm窄的均勻放電間隙。本設計選擇的放電室的結構為板式,具有精確地的電暈間隙,可以提高臭氧的產量,降低臭氧的能耗,提高效率。放電室按每天24小時連續運行設計,可保證10年以上的使用壽命。放電室若有質量問題終身免費維修。每個放電單元在出廠之前和系統安裝使用前經過2倍的運行電壓測試,擊穿電壓高于8倍很高運行電壓。
臭氧發生器的電源采用高頻高壓電源,工作頻率在6~8kHZ,工作電壓6000~7000V左右。通過整流濾波電路和全橋逆變電路到變壓器然后再接到放電室,電源的結構框圖如下:
電話
微信客服